冷镦工艺中的热处理是提升材料性能的关键环节,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
1. 消除内应力与改善加工性能
退火处理:通过加热至临界温度(如730℃保温6小时)后缓冷,可消除冷镦加工产生的内应力,避免后续变形或开裂。
正火处理:加热至Ac3线以上空冷,细化晶粒并均匀组织,提升材料塑性和切削性能
2. 强化力学性能
淬火与回火:淬火(如840~870℃油冷)形成马氏体,显著提高硬度和强度;回火(170~210℃)消除脆性,平衡韧性与强度。
固溶处理:适用于合金钢(如317L不锈钢),加热至1040~1095℃后快冷,恢复奥氏体组织并提升耐腐蚀性。
3. 优化组织结构与耐磨性
渗碳/氮化:表层渗碳(900~950℃)形成高碳浓度梯度,淬火后获得高硬度耐磨层(如渗硼层硬度>1100HV)。
多次回火:冷镦模需2小时以上多次回火,彻底释放内应力,延长模具寿命4倍以上。
4. 工艺适应性调整
低温去应力退火:针对精密件(如电子紧固件),500~650℃缓冷可消除应力而不改变尺寸。
快速加热淬火:细化奥氏体晶粒(960~980℃喷水淬火),减少变形并提高模具韧性。
通过上述热处理工艺,冷镦件可满足高强度、高耐磨及复杂工况需求,广泛应用于汽车、机械等领域